淺談量子論的不確定原理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如果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:「當我們觀察一件物體,那物體會不會因我們的觀察而產生變化?」由於經驗告訴我們這是絕不可能發生,我們大都會不加思索便回答說不會。但我們可有想過我們的經驗是否能放之於四海─大至宇宙、小至原子的世界也皆準呢?

        科學上要有新發現,往往是先要突破先入為主的觀念。二十世紀初的物理學便進行了兩次這樣的大革命,一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,另一是量子論。量子論與經典物理學相衝突,而量子力學的不可確定因素,甚至連愛因斯坦也不能接受,他曾經說:「上帝是不會與宇宙玩擲骰子遊戲」。可見量子論在當時是極具爭議性。下文要和大家談論的就是量子論的不確定性原理。

 

量子論是研究甚麼?

        我們知道,物質如桌子、地球、太陽、行星等等,都是由許多種類的物質粒子如電子、質子、中子等作為基礎而構成的。量子論就是研究以這些粒子所組合成的物質的構造,以及這些粒子之間作用力的法則。「量子」一詞簡單來說是指「一個量」。它是小到不能再分割為更小單位的最基本的量單位。

 

 

宇宙是否有秩序?

        經典物理學把宇宙看成是有秩序、可預測的地方。但根據量子物理學,原子內的粒子,卻是以不確定的、隨機的方式分佈,是不能預測的。這兩種理論好像處於兩截然不同的領域,互不相容。近代的物理學家相信宇宙是從一奇點起始,發生大爆炸,而膨脹至現在的宇宙。在宇宙膨脹的開端,由於不確定性原理,宇宙星體的分佈才不平均,才會有銀河、星座等等出現。到了行星老死,變為黑洞時,量子力學又可發揮作用,預測黑洞的最後命運。物理學家相信,只有調和經典物理學及量子力學,才可能找到能夠解釋整個宇宙運作方式的統一理論。


不確定性原理的產生

        光的含能量的量子,稱為光子。這些光子含有的能量極為微小。在日常生活裡,這些微小的光子對周遭的世界好像沒有甚麼特別的影響。但當科學家開始研究原子世界時,情況便大大不同了。原子裡的粒子都是極細小的東西,比如說電子,大約十億個十億乘十億的電子才有一根羽毛的重量。由於這些物質粒子是極細小的東西,如果它們被光子打中,它們會被打得偏離軌道,運動的速度也會改變。

        科學家要觀察原子裡的電子的位置時,需要用光照射才可探測得到。但如上文所說,電子是很輕的粒子,它抵抗不住一個光子的撞擊,光束裡的光子會把電子從原來的位置撞出去。所以在觀察的那一瞬間,電子便被震盪,它的運行速度便變更,因此轉眼間又不知那電子在哪兒了。這就是著名的不確定性原理(Uncertainty Principle)。這定理不允許我們同時測量電子的位置又測量其速度。不能同時知道這兩樣數據,我們就不能預言粒子的運行軌道,或者說它是否有一確定的運行軌道也不能知道。

 

結語

        不確定性原理揭示出原子世界的一個矛盾:如果不作觀測,我們便不可能知道原子裡的粒子的位置及速度;但如果要觀測,觀測本身便改變了粒子原來的狀況。我們發覺我們似乎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地觀測粒子,粒子也似乎不可能客觀獨立存在而不受觀測所影響。自然世界不一定可以清楚地劃分為主觀與客觀兩部份。

        科學的發現往往是出人意表。用作計算宇宙星體運行的經典物理學,在原子世界裡失去效用。但原子世界的量子力學竟又可在宇宙初開時應用。不確定性原理很引人入勝,卻也令人感到不安。不確定性原理表示因果關係再不適用,同一個開始,會有不同的結果,未來仍是不可預知。

 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@@@ 本文選自《川流》雙月刊(四) (1998年9月) @@@