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吵架,子女該怎麼辦
彭頌賢
父母親昨天又因一些瑣碎事吵當父母吵架了,想不到農曆新年過了不多久便開年,認真掃興。
父母吵架是每個兒女必然遇到的事,如果父母親在一兩天後便和好如初,兒女大可當沒事發生。但如果他們在三數天後仍然是不瞅不睬的話,這時候兒女便有介入的必要了。
兒女在雙親爭吵的時候通常是擔當橋樑的角色,藉此紓緩僵持的氣氛和令雙方明白對方的心意,從而達致和解。但我並不大認同此方法,因為如果雙親吵得這麼激烈,這必屬大是大非的事,所以任何一方也不易妥協。
我認為身為兒女的應該支持論點正確的一方,因為是與非是不容混淆的,所以兒女應聯合起來對抗理虧的一方,這樣才可令他/她知錯能改,否則妥協會變成鼓勵,令犯事人下次有藉口再犯呢!所以兒女必須有鮮明的立場,才可協助父母解決問題。
蟹仔
當父母吵架時,子女可以怎辦?假若只是吵一兩句的話,當然不用小題大做,因為「小架」其實可算是父母之間的一點生活情趣,或是一種溝通方式。至於當父母吵大架時,做子女的,除了從旁說幾句勸解的話外,其實也沒有甚麼可以做。最怕是說得多了,自己也光火了,由局外人變為局內人,弄得場面一
團糟。雖說是沒有甚麼可做,但有些事情若我們不去做的話,真實或可有助問題的解決,例如切忌在未清楚事情的全部情形之前,便妄加判斷;至於眼看一方處於優勢,隨便附和一番,這種「趨炎附勢」的行為,就更是要不得。
父母吵架時,若你希望他們可以「大事化小,小事化無」的話,那麼就請緊記「以靜制動」―― 話少說,意見少加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劉老師
當父母因誤會或種種原因生氣吵架的時候,做子女應如何處理呢?
當此種情況發生時,不論誰對誰錯,子女可以做的,是先想辦法把父母隔離,不讓情況惡化下去。比如先勸諭以至半推半拉方式把父親或母親其中一人拉到街上 (如果有兄弟姊妹,而且又在場,便更好辦,其中一人可以留在家中陪伴父親或母親),或到公園裡坐坐,然後傾聽他或她的訴苦,要盡量表示諒解與同意,對於不同意的部份暫時不要提,但也不要顛倒是非黑白,不要站在父親或母親一邊,為一邊說話。同時要多利用機會對父親或母親對家庭的貢獻及對子女 (或自己) 的愛護表示感激,並在適當的時候加插一兩點父母各自的優點。當父親或母親的怒氣減少了,嘗試談其他的事情以引開注意力,比如提及自己在學校中的成績進步了,學校近日舉辦那些有趣的課外活動等。在父母爭吵過後的數天,尤其要對父母殷勤關心,常常保持和顏悅色。我想子女這樣做是可以幫助化解父母的爭執的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社工阿晴
父母吵鬧時,我怎麼辦?!
「你做社工,一定又是叫我們與父母談一談吧!」你那樣猜想便錯了,我不會要你跟父母談一下,我倒認為先躲起來會較好!
其實人與人之間,難免有時意見不同。「相見好,同住難」,天天見面又再加上要共同面對來自工作及家庭責任的壓力,父母偶然爭執也多是為了紓緩一下生活的壓力吧!
話雖如此,看著他們吵得「面紅耳熱」,做子女的總不好受o遇到此情此境,我認為最好讓爸媽繼續 (除非情況太激烈又別論!),自己則先迴避到別處,有房間當然最好,沒有則廚房也好。
待爸媽冷靜過後,自己首先可幫忙做點家務,身心疲累的他們若要再做家務則太辛苦了。繼而找個機會,分別詢問他們究竟發生了甚麼事,但並不代表一定要支持一方,反而聆聽才最重要。因為一方面可以減低他們因吵架而產生的不快,另一方面心中不快減少,自然可以更清晰冷靜地細想事情誰是誰非。這樣不是彼此也更好嗎?!
溫健光
有時,人總會無無謂謂的鬧情緒,就像早上起來總要刷牙洗臉一樣,無端的又跟妻子大吵一場。雖然偶爾也是自己出錯,但怎樣也要爭持一番才肯罷休。可憐的是夾在戰場中心的兒子。眼看自己的立場越來越硬,自己的胡言亂語也趕不及道出,兒子既沒有能力平息紛爭,卻已無聲地火上加油。
他想盡辦法,只有在我們靜下來時才把誰是誰非一一道來,但卻換來一鼻子灰,更可能將藥引再次燃點!又難怪他回到家中便把自己關進房裡。我們只可從門外看到「無能為力」四個大字,心中頗有不安。雖然明知事情只會死板地每天重演,但其實三個人也有各自各不同的難處,只望我們能互相遷就、互相體諒。
馬文傑
大部份父母都認為,在子女面前爭吵,會影響子女的身心發展,但事實剛好相反。
父母只讓兒女看到自己或家庭良好的一面,對整個家庭的溝通及子女的身心發展都未必有益。片面的訊息,只會令子女的思想變得天真幼稚,凡事過於理想化,日後踏足社會,定必挫敗而回。
其實,子女大可被視為父母爭執的「緩衝」。家長顧及在場兒女,爭吵時可能會有所抑制,有利解決問題。而子女亦可藉此參與家庭決策,增加彼此溝通,相得益彰。
各位家長下次爭執時,不妨試試邀請自己的女子列席旁聽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※※※ 本文選自《川流》創刊號 (1998 年 3 月) ※※※